在教案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丰富教学内容,教案的灵活性使教师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民间美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民间美术教案篇1
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并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教师布置好六组方阵,分别为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让学生直观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演示法,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并加以巩固印象。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手脑口结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作品欣赏、阐释风格3、欣赏拓展、实践创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
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
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
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
4、根据学生讲解,总结民间美术的三个特点(板书)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善。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
刺绣: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我国各地和各民簇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其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欣赏拓展,实践操作
1、教师投影剪纸过程;
2、学生自创剪纸作品;
3、评价学生们的解说、协作和创作能力;
四、本课小结
民间美术的成果,充实、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陶冶影响着民族的性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习性。民间美术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联的,其多数是对自身的美化,对生产生活物品的美化,对生存环境的美化。因而,它有利于社会发展。在今天,了解这一文化形态,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建设有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五、布置课后思考题
想想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美术品种,它有哪些艺术特色?
民间美术教案篇2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
教学准备
1、师: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
2、生: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民间美术物品,引入课题——《民间美术》
(本环节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讲授新课:
(一)、民间美术简介
1、民间美术的概念
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2、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民间美术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民俗文化观念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面貌。同时,民间美术造型又服务于民俗活动,增添了民俗文化的内涵。它们互相依存,和谐发展,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民俗文化艺术。所以说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本环节明确民间美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通过对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关系的`分析,懂得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民间美术的种类
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民间美术,加深对民间美术种类的认识,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
(三)走进民间美术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
2、讨论四川有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本环节在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同时,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美能力,树立热爱民间美术的信心。)
(四)民间美术的特点
a、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才施艺
b、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c、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通过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出民间美术的特点。)
三、拓展与延伸
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呢?结合攀枝花实际谈一谈。
(本环节课程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把德育融入艺术教学中。)
四、动动手
请同学们实践剪窗花。
(本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优良品德。感受剪纸的过程,乐在其中。)
五、课堂:
民间美术教案篇3
课时:1课时 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美术,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内容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理解这几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等民间美术。本课将以图片/视频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民间美术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
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
[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艺术语言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2分钟)
首先,伴随着云南民族音乐《月夜情歌》,通过展示部分的民间美术的图片,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学生活动;通过观赏,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师: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基本概括了中国民间美术。那么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其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
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学生:年画、剪纸、风筝、玩具、皮影、刺绣、编织等。师: 民间美术特点
① 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 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③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接下通过对每一种类进行欣赏和介绍,来体会民间美术的特点。
一、《年画》
师: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风俗时事类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物理事物的一幅风俗画。
提问: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 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学生:
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
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
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
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
二、剪纸 师: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特点: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
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课件展示)通过视频更好的了解剪纸的魅力。
三、刺绣
师: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四、皮影
师: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五、编织: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
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六、风筝
七,常熟花边
八、玩具
?四〉小结(3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谈谈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五〉布置作业(1分钟)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民间美术教案篇4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本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等民间美术.`这一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 学情分析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特别是对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特别感兴趣。然而我国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关注较少,通过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关注民间美术。
三、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案学习和课堂活动,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正确对待民间美术,喜爱民间美术,增进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民间美术种类及基本特点、造型语言。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以及运用造型语言去欣赏民间美术。
课前预习: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二.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式样(类别)是:
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皮影等。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实用简洁、随意大方、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热烈夸张、 象征寓意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在我们自己的家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美术作品都有哪些?都是在哪些地方哪个场合看到的, 2 中国民间美术的范畴:, ,剪纸、年画、刺绣、雕塑、玩具、民间雕塑和其他民间艺术.可谓无处不在.
3、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前者如: “连(莲)年有余(鱼)”,“大吉(鸡)大利”; 后者如:以葡萄、石榴或鱼寓意多子(籽)。 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二) 精讲点拨
1关于皮影:
皮影是皮影戏表演的道具,包括影人和道具,最初是用素纸雕镂的,后来改用牛皮或驴皮,取其韧性好、半透明、易于雕刻及着色。
2.关于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较高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 天津杨柳青年画在古代被称作宫廷年画主要表现形式以半印半画为主。 苏州桃花坞年画为水印套色为主,主要是描绘大的场景为主要表现形式。古代被成为小市民年画。 潍坊杨家埠年画属于民间年画,主要流传于民间,是农民春节必备的表现喜庆的和民俗的年货。
3.关于剪纸:
剪纸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剪纸的形式有单色、染色和套色,通常用象征热烈吉利的大红纸剪成。剪纸的类型:阴刻和阳刻。阴刻:刻掉线条和花纹,留下图案大的块面。阳刻:刻掉图案的空白,留下线条和花纹。
4、其他
比较突出的有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我国风筝著名产地: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其造型就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布玩具 天津“泥人张”彩塑 北京沙燕风筝
大
阿福
山西面花 皮影
(三)有效训练
一.填空题
1.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_寓意性_、_象征性_。
2.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_天津杨柳青_、_苏州桃花坞_、_潍坊杨家阜_、河南开封朱仙镇_等。
3.剪纸的形式有:_单色_、_染色_和套色。
二.选择题
1.我国著名的民间三大年画产地是( d )①天津杨柳青②苏州桃花坞③潍坊杨家埠④无锡惠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民间美术是我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中外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请问民间美术的创作群体是( a )A.广大劳动人民 B.文人士大夫 C.美术家 D.宫廷画家 课后延伸
对应题:将下列省份或城市填入相应的民间美术后4
泥泥狗( 1 ) 炕头狮(3 ) 兔儿爷( 4 )大阿福( 5 )风筝( 2 ) 砖雕( 6 ) 泥人张( 7 ) 面花( 8 )
① 河南 ② 潍坊 ③陕西 ④北京 ⑤江苏 ⑥徽州 ⑦天津 ⑧山西
民间美术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需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
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 新课内容
1、 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 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 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 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 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 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民间美术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 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 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 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 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民间美术教案篇6
本课是以动手制作为主的“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塑这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历史及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
了解面塑这一民间艺术的形式、历史、特点。能用面塑的基本技法捏塑简单的动物或植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在捏塑过程中感受面塑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巩固运用泥塑的团、搓、捏、接、压、印等的技法基础上,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面塑中,了解体验不同的技法,并学习新的技法。在创作中体会到面塑作品淳厚质朴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立体造型的美感。
教学重点
掌握面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法,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景制作出各种色彩谐调、造型有趣的面塑作品。
材料准备
1、学生自备图片、书籍等相关资料,可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形象。
2、面塑作品。
3、塑刀、剪刀、梳子、擦手油、牙签、彩色卡纸或白板纸、瓷盘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导入(1)请一学生参与教学:演示学过的泥塑技法。
(2)揭示课题。观察、回答。
团、揉、搓、捏、粘……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激发学习积极性。
2、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备的资料,寻找、总结面塑艺术的形式、历史及特点。
(2)演示技法:
搓、碾、捻、拧、剪等面塑技法。
演示制作面塑动物的步骤。小组交流学习,语言表述寻找发现的知识。
观察、学习,尝试、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研究思考。
3、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引导学生选择创作素材(动物或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
(2)引导学生观察所要创作的形象外形、色彩、装饰等。
(3)引导学生根据形象内容选择适当的技法进行创作。
(4)根据学生制作程度,引导学生,进行示范。
(5)发现创新作业,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大胆构思,进行创作。个体思考,小组讨论。
动手创作。
进一步加工自己的作业。
相互参观,研究学习。
学生制作,感受面塑材料的特性,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4、作业展示、讲评。(1)引导学生评价作业。
(2)小结。相互参观、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评价能力。
5、教学延伸。欣赏面塑作品。
(1)名家作品
(2)学生作品欣赏,学习,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反思
学生喜爱这种老北京的传统工艺,并亲手制作了面塑,作品色彩艳丽、造型美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