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需要提前准备教案,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一份全面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强课堂互动,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关于茶的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关于茶的教案篇1
课程设背景:
对于低幼的儿童,数概念的培养一直是件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借用故事的外壳将数概念的培养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欣赏中,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小班阶段数概念的学习重点是认识基数1~4,学会点数并选用正确的数字来表示数量。
创设背景:
对于低幼的儿童,数概念的培养一直是件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借用故事的外壳将数概念的培养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欣赏中,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小班阶段数概念的学习重点是认识基数1~4,学会点数并选用正确的数字来表示数量。在小班阶段引入序数的概念,既是笔者的大胆尝试也是笔者一贯的教学主张:知识经验的学习应该注重其自身的完整性和不可割裂性,基数和序数的有机地结合才是完整意义的数概念学习。活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班故事《煮蛋?煎蛋?》(选自朱家雄主编《幼儿主题式课程》),故事中爷爷、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一篮子蛋,分大大的、不大也不小的.、小小的三种,三种蛋的数量呈倍数递进,故事内容与卵生动物有关。笔者班上的孩子恰好也刚学会了一首与卵生动物有关的儿歌《蛋蛋圆溜溜》,正契合故事的情节,故萌发了把该故事移植到小班,利用讲故事、念儿歌的方式进行数概念学习的教学念头。
教学目标:
1、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2、认识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1、图片:10个蛋(从中间剪开,背面粘贴动物图片),分别是1鸟2鸡3鸭(红、黄、蓝3色)4鱼(红、黄、蓝、绿4色),老爷爷、老奶奶各一;
2、音乐磁带《小鸡走》、《乌龟爬》,磁性数字卡1~4两套(红、黑两色)、1~3(黑色)一套,白纸四张;
3、一个乌龟玩偶,将其翻转成蛋的形状。
4、板书设计:(各部分均用白纸蒙住,逐一掀开。)
第1天,捡到个蛋。
第2天,捡到个蛋。
第3天,捡到个蛋
第4天,捡到个蛋。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小鸡走》进场。
2、基本部分:欣赏故事《蛋蛋圆溜溜》,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⑴出示老爷爷和老奶奶,讲述故事《蛋蛋圆溜溜》。“老爷爷、老奶奶经常外出散步。”
⑵“第1天,他们捡到了1个蛋。”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学习什么是卵生动物并用数字“1”表示数量。
⑶“第2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幼儿自由回答,列举常见的卵生动物,目测并用数字“2”来表示。
⑷“第3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红色的小鸭藏在哪个蛋里,请告诉大家。”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序数的概念,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⑸“第4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要求幼儿给蛋标上序号并回答第几个蛋里藏什么颜色的小鱼,巩固对序数1~4的认识。
⑹通过提问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数1~4和卵生动物。
①老爷爷老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什么?
②从蛋蛋里生出来的动物宝宝叫什么?你知道有哪些卵生动物吗?
③第1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蛋蛋里分别藏着什么宝宝?第2、第3、第4天呢?
④第4天捡到的蛋中,第1个蛋蛋里藏着什么颜色的小鱼?第2、第3、第4个呢?
3、结束部分:“老师也捡到了一个大蛋蛋,里面藏着什么宝宝呢?”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展示蛋里藏着的乌龟玩偶,全体幼儿模仿乌龟爬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设计精巧,手法新颖,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活动趣味十足。活动对“教”的内容的完备性较为重视,所预设的教学行动目标与所选择的方式、载体浑然一体。
2、操作要点:
⑴故事、儿歌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关键手段,要灵活运用好,注意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不应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⑵活动的难度及综合的知识方面多寡可根据所在班的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小班关于茶的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复习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学习跟音乐节拍进行活动
3、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4、喜欢说儿歌。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蔬菜头饰。
活动过程创新内容:
教师:刚才,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一封信,果园里要开水果联欢会,邀请我们去参加,教师做开车样,和幼儿一起去参加联欢会,每位幼儿扮演一种蔬菜和水果,各自介绍自己的形状、颜色、味道。如梨,我的名字叫pear梨,长的像一个小葫芦,黄黄的衣服,把我打扮,只是身上长了一些小斑点,怎么办呢?我的味道酸中带甜,榨出来的梨汁可好喝了,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吧…各种水果蔬菜逐一介绍,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节拍说儿歌《蔬菜水果颜色多》,并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活动反思:
我把原教材中的活动4活动5结合到此活动中,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这4个活动,让幼儿对水果蔬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蔬菜各自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其营养,又能根据各自的果核,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画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操作力、创造力。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班关于茶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2.饼干、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组织幼儿讨论:
(1)小华跟谁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呢?
(3)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的呢?
(4)结果怎样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3.情境练习。学习一些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一):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这样,陌生人见骗不了小朋友,只好走了。
情境(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阿姨进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教师提示:
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陌生人又拿出玩具给小朋友玩,教师提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陌生人遭小朋友拒绝后,边走边说:“真拿这些小孩没办法!“4.结束。提醒幼儿今后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信陌生人。
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小班关于茶的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鸭子笨拙可爱的形态。
??感知附点节奏的音型,体验乐句中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图谱,小鸭子头饰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⒈练声环节:(学小动物叫 12 3 34 5 ︱ 5 4 32 1—)
要求:用好听自然的声音练唱。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好玩的歌曲,在学歌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学学小动物唱歌的声音。唱的时候小朋友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不要大声喊叫。
师:小花 猫 怎样叫︱幼: 喵喵 喵喵 喵—
师:小黄 狗 怎样 叫︱幼:汪汪 汪汪 汪—
师:小鸭 子 怎样 叫︱幼:嘎嘎 嘎嘎 嘎—
师:小山 羊 怎样 叫︱幼:咩咩 咩咩 咩
师:小青 蛙 怎样 叫︱幼:呱呱 呱呱 呱
师:大公 鸡 怎样 叫︱幼:喔喔 喔喔 喔
师:现在男生先来学学小黄 狗 怎样 叫︱幼:汪汪 汪汪 汪—
小鸭 子 怎样 叫︱幼:嘎嘎 嘎嘎 嘎—。
师:女生起立,我们来学学小动物叫小花 猫 怎样叫︱幼: 喵喵 喵喵 喵—小山 羊 怎样 叫︱幼:咩咩 咩咩 咩
⒉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师:它的名字叫丑小鸭,丑小鸭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就叫《丑小鸭》,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第一遍播放歌曲录音)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呢?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刚刚没听清楚的现在可要仔细听了,等等老师还要问几个问题,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第二遍播放录音)
师:丑小鸭叫声是怎么样子的?丑小鸭长什么样子的?(它的腿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走起路来是不是一摇一摆的?
⒊初步学唱歌曲。
⑴教师带领幼儿看着图谱有节奏地念一遍歌词 。
师: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遍歌词:呷 呷 呷呷呷,丑小鸭呀丑小鸭,腿儿短短脚掌大,长长脖子扁嘴巴,走起路来瑶瑶摇,爱到河边去玩耍。喉咙虽小声音大,可是只会“呷呷呷”
⑵重点指导带附点节奏的乐句;
师:这首歌里有一句好好玩的地方大家发现了吗,我想请小朋友上来说说,觉得哪个地方你觉得很好玩(引导幼儿发现附点节奏与其他节奏的区别)
师:长长 脖子 扁嘴巴,走起路来 爱到河边 去玩耍,这三个地方很特别,我们叫它附点节奏,现在大家跟老师边拍手边唱一唱这几句有附点节奏歌。(师带领幼儿分句子唱两遍)
⑶幼儿结合图谱边拍手小声跟着钢琴唱歌;
师:现在小朋友也一起跟着老师小声唱,唱的时候可以看着丑小鸭的照片唱。
⑷请幼儿创造几种身体动作,用来表现鸭子走路,唱歌的样子。
师:谁想学一学丑小鸭走路的样子?你的动作真好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⑸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双臂向前伸直,双手一上一下作小鸭子的扁嘴巴,双腿略弯曲;双腿弯曲同时双手自上而下摆放在身体的两侧;双手在身体的两侧做小鸭的翅膀,身体左右摆动走。
师: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可以跟着老师做,也可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动作。
⒋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唱歌;
第一次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表演;
师:看老师手上有几个好看的头饰,一会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好看的动作来表演,谁表演好又不捣乱我就让他戴着头饰。
第二次,幼儿表演;
师:我们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给我们表演表演好吗?(2组,每组三人)
⒌活动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回家把它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对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想象故事以外的事件发生。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充分联想。孩子的表现欲望很强烈,喜欢模仿故事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对于故事情节中的喜怒哀乐很容易被同化。乐意与同伴或者老师分享自己的意见想法。课程结束之后孩子们都能理解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思想并善良的想尽办法帮助丑小鸭。
小班关于茶的教案篇5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垃圾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水果,它的样子长得长长的、弯弯的.、皮是黄黄的,拨开以后才能吃,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哪一种水果?
二、想象活动:
1、(教师出示香蕉)这香蕉宝宝会变戏法,小朋友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形状):香蕉宝宝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如小桥、月亮、彩虹等)
3、(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象什么?(如小床、小船、滑梯、摇马、挖土机、虫子等)
4、(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真会变戏法,瞧,这样它像什么?(如大刀、电话等)
三、拼摆活动:
刚才是一个香蕉宝宝在变戏法,许多香蕉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2-3名幼儿和教师一起示范,看许多香蕉会变成什么。(如,火车、花、太阳等)
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想象的物品摆出来,并讲述自己摆的是什么。
四、分享活动:
1、我们把香蕉剥开,看看剥开后的香蕉象什么?(蜘蛛、花、喷泉、海星、章鱼等)
2、让我们来闻闻,这香蕉可真香,吃起来一定很甜,我们把果皮放入垃圾桶里,把香蕉变没有了吧。
3、今天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都很开心,回去以后还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戏法,来告诉老师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吗?
五、活动结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